2025年吴淞中学高中生走进上海大学中欧学院研学营
     

    为加强高校与上海市吴淞中学协同育人,搭建人才培养桥梁,让优秀高中生感受大学校园生活,领略上海大学校园文化,深入体验上海大学中法合作办学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方法,零距离体验法国工程师教育的独特魅力, 1月11日上午,30位来自上海市吴淞中学的高中生在春考后的周末来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中欧工程技术学院参加“吴淞中学高中生走进上海大学中欧学院研学营”活动。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为本次研学营精心策划了丰富的项目活动,中欧学院法方院长Fabien、学工负责人隋萍萍、学院招生宣传联络人、法语教师沈志红出席了本次研学营。

    当天上午,同学们一步入中欧学院206会议室,就感受到大学老师们的热烈欢迎,中欧学院学工负责人隋萍萍老师致辞,代表学院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她亲切嘱咐大家认真体验一天研学营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在上海大学校园内的各项体验中收获满满。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群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紧接着,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法方院长Fabien向同学们介绍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及办学特色,详细为大家解答了工程师教育、中欧学制、法国留学、中法培养方案差异的相关问题,增进了同学们对法国特色工程师教育和上大中欧学院的了解。

    男人站在电视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随后,沈志红老师为大家做了法国文化和法语入门的讲座,通过一些简单的法语单词导入和法国文化方方面面的概要介绍,增加了大家对法语和法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男人和女人在电视前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人在电视前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在房间里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中午,同学们来到上海大学博物馆参观馆里正在进行的特展——“战地黄花袅余香:一战华工纪念及考古展”,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了解了一段沉痛的历史,我国广大劳工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内,在千里外的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同学们表示,通过了解这段特殊的历史,他们学习到一战华工的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

    烤箱前的男人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一群人站在台上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下午,同学们来到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参观了激光加工间,老师对一些加工样品以及产品进行了相关介绍,同学们学习、了解了现代工艺流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对现代实际工程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同学们被分成不同小组,亲自动手完成了液态挖掘机的拼装体验,很多同学都反映说这个动手实践活动,知识含量高又轻松有趣。

    会议室里的人们描述已自动生成

    几个人在桌子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桌子上放满了不同类型的食物描述已自动生成

    动手体验活动后,同学们又与中欧学院的优秀校友共进下午茶,了解法国工程师的别样人生。中欧学院为同学们准备了法式巧克力挞、法棍、吐司、奶酪等法式下午茶供大家品尝,沈志红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法国奶酪的种类、产地、口味等相关知识。中欧学院07级两位优秀校友盛国超、李耀铮,分别供职于上海商飞和法国圣戈班公司,他们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上海大学中欧学院起步,又前往法国留学深造,到学成回国成为工程师的成长历程,为在场高中生提供了生涯规划的思路,同学们因此能更深刻理解工程师的成长路径,并能结合自身情况,明确今后的学习发展目标。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在电视前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片包含 室内, 房间, 椅子, 桌子描述已自动生成

    男人站在电视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最后,中欧学院学工部负责人隋萍萍老师主持结营仪式,和两位校友一起为大家颁布结营证书,感谢同学们的到来并欢迎大家报考上海大学,祝高三的同学们圆梦心仪的学校,期待可以在上海大学与各位同学再次相见!

    人站在钢琴前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一群人站在室内合影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一群人站在室内合影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一群穿着蓝色衣服的人在街道上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附:吴淞中学部分同学感想摘录:

    潘悠然:这次上海大学举办的特色研学营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文化与创意的盛宴。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一天里,品尝法式下午茶、制作手工挖掘机以及聆听法国老师的讲座,尤为让我印象深刻。

    徐子恒:这次研学不仅有上大的文创周边与法国的特色美食等物质收获,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收获;法国教授全英文的演讲,告诉我们中法教育的不同特点,也打破了我们对外国人都有口音,听不懂的刻板印象;制作挖掘机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机械的魅力;两位07级校友的分享,让我们对大学选科与就业有了新的看法。

    徐骞:这一天的研学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更好地了解了法国文化以及中欧工程师项目的意义,拓宽了国际视野,有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沉浸式体验。

    吴泰昕:本次研学活动充实而有趣。上午的讲座仿佛一场跨越国界的旅行,下午亲手制作挖掘机模型,激发了我对工程技术的浓厚兴趣。

    何哲皓:经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不止对上海大学有更多的了解,亦对中法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上大的研学之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使我受益匪浅,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董昱豪:我第一次以如此近的距离感受曾经只有听说并且期待过的大学生活。这次的研学,大多数是在介绍工程技术的内容,让我更深刻地了解这个专业,也更清晰地了解工程师这个职业。同时,这次研学与法国文化近距离接触,感受到法语的魅力和法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王梓豪:这一天的活动,就像一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各种美味佳肴,每一道都回味无穷。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让我明白了团队协作、勇于探索和热爱生活的重要性。期待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充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更多的美好与惊喜。

    刘灏峻:在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的研学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际教育合作的魅力,来自欧洲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激发了我对工程技术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

    陆阳:早晨的演讲和下午的法国美食让我开阔视野,真正拨动了我内心探索世界的琴弦。中午的午饭丰盛可口,令我体会到了上海大学作为211强校的热情(和厨房实力)。学长的教导让我看到了别人不同的人生选择,对我未来的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谢谢上大研学活动!

    缪博颖:我超喜欢我做的挖掘机,它真的很可爱,看到它动起来的那一下,我觉得它简直像活了一样。上大学生创编的话剧《青蛇》太棒了!最后一段我超级喜欢,那种震撼感只有在当场才会感受得到,看得我热血沸腾。

    张倩昀:这次研学的价值大于研学本身,它带领我们入门了中欧工程技术之门,给予全新的视角,也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坚定地向未来进发!!

    徐薇: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对“工程师”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更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邱显铭:上大一日研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大博物馆的展览。此前知道一战华工,但并未深入了解过,而这样一场展览,让我了解到中国劳工吃苦耐劳和爱国的精神。

    张如燕:在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研学,我深感荣幸。这里汇聚了中欧教育精华,不仅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还让我在工程技术与创新设计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学院的严谨学风和实践机会,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梁晶晶:这次研学活动充实又轻松,在一声声青涩的法语跟读中,我们对于法语有了深切的体验与感受,萌发了对于法国文化的好奇与探索;美味的法式下午茶和茶歇交流也增添了无限美好与乐趣。液压挖掘机的制作过程虽然并不顺利,但在一次次组装、拆解、重组中并最终收获成功后,手工实践使得此次活动更加富有教育意义,让人意犹未尽。

    徐杰:我在这次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组织的研学活动中受益匪浅。对于法国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形成了不同的学习思维模式。下午参与的挖掘机模型制作,以趣味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工程技术的魅力。

    熊明慧:上海大学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们感受到海派文化的深厚意义。当发现整个展览是上海大学学生的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时,我不禁被她们不懈的研究态度和渊博的知识所震撼。下午两小时的挖掘机制作极大的训练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体会到工程建设的魅力!一天的研学短暂而又充实,感谢一路上为我们提供精彩活动的老师!

    张思静:在上大的研学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挖掘机模型制作课程,这个项目不仅让我了解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训练了我在完成一个陌生的项目中与同伴和老师交流合作的能力,教会了我很多。

    (撰稿:杜若衡;审核:沈志红)